离婚后还能对放弃的财产提出异议吗?
1. 离婚协议效力: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的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等事项作出妥善处理。离婚协议经婚姻登记机关审查,确认无误后发给离婚证,即产生法律效力离婚后对已明确放弃的财产原则上应遵守协议约定,不得随意反悔。
2. 法定撤销情形:然而,《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千零九十二条对民事行为效力及离婚协议的撤销提供了法定途径。当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存在以下情形时,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予以撤销或变更:
重大误解:一方因误解财产性质、数量等重要事实,导致对放弃财产的决定明显不公平。
欺诈:对方以欺诈手段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同意放弃财产。
胁迫:一方在胁迫状态下被迫放弃财产,非其真实意愿。
显失公平:财产分割明显偏离实际价值,导致一方承担过重义务,利益严重失衡。
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离婚后发现对方在离婚前有上述行为,影响了财产分割的公正性。
3. 诉讼时效与举证责任: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和相关司法解释,对离婚协议中财产分割条款提出异议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计算。提出异议的一方需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存在上述法定撤销或变更事由。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第一千零九十二条、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百八十八条
离婚协议能剥夺配偶继承权?
在法律框架下,离婚协议本身并不直接剥夺配偶的继承权。继承权是基于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或其他法定条件而产生的法律权利,主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继承编”的规定管辖。根据法律规定,配偶作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有权在对方去世后继承其遗产,除非存在特定的排除情形。
当夫妻双方签订离婚协议并完成离婚登记后,婚姻关系即告终止,原配偶之间的继承权也随之消灭,这是基于婚姻关系解除的自然法律后果,而非离婚协议直接剥夺的结果。离婚协议主要涉及的是双方在离婚时关于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及抚养费支付等事项的约定,并不能直接规定或影响离婚后双方的继承权问题。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一条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了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其中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了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原则,但未直接涉及继承权问题。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相关规定,离婚导致的直接法律效果是婚姻关系的解除,而非对继承权的直接调整或剥夺。离婚协议本身并不能直接剥夺配偶的继承权,离婚这一事实本身会导致继承关系的自然终止。若希望在特定情况下调整或限制前配偶的继承权,这通常需要通过遗嘱等方式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进行安排。
父母赠予的婚前财产,离婚时如何分割或继承?
1. 婚前个人财产的界定:根据《民法典》第1063条,一方的婚前财产,原则上属于该方的个人财产。如果父母在子女结婚前赠予的财产,明确指定给子女个人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可认定为对个人的赠与,则该财产属于受赠子女的婚前个人财产。
2. 赠予的性质:关键在于确定赠予是仅针对一方的赠与还是对双方的共同赠与。如果赠予合同或相关证据表明该财产是专门赠予给某一方作为其个人财产的,则离婚时该财产不参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
3. 离婚时的处理:根据《民法典》第1087条,在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应根据照顾子女、女方权益和无过错方的原则进行合理分割。而婚前个人财产,包括明确赠予个人的财产,不属于分割范围,离婚后仍归原所有人所有。
4. 继承问题:若涉及到继承,根据《民法典》继承编的规定,个人财产(包括婚前个人财产)在所有人去世后,按照遗嘱继承或法定继承的原则处理。如果当事人有遗嘱且遗嘱合法有效,则按遗嘱执行;如果没有遗嘱或遗嘱无效,则按照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和份额继承。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63条:“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87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相关规定,如第1123条关于遗嘱继承和遗赠的效力,以及第1127条关于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等。父母赠予的婚前财产,在没有特殊约定的情况下,属于接受赠予方的个人财产,离婚时不参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而继承问题则遵循遗嘱或法定继承的原则处理。
离婚后对放弃的财产并非绝对不能提出异议。若存在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法定撤销情形,或者发现对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当事人有权向法院申请撤销或变更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条款。但此类异议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并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对于此类问题,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根据具体事实情况和法律规定,制定合理的法律策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