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遗弃家庭成员会分财产吗
遗弃家庭成员在法律范畴内属于严重行为。
通常来讲,遗弃家庭成员一般不会对财产分配产生直接影响。
在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时,依旧会依据《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按照平均分割等原则来处理。
不过,倘若遗弃行为达到了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程度,无过错方在离婚时有权要求损害赔偿,这有可能会对财产的最终分配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需要留意的是,具体的财产分配需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像财产的具体构成、双方的过错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若对具体的财产分配问题存在疑惑,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得更精准的法律建议。
二、遗弃家庭成员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遗弃家庭成员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从民事角度,根据《民法典》规定,遗弃家庭成员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并且,遗弃行为侵害了被遗弃方受扶养的权利,若被遗弃方生活困难、缺乏劳动能力等,遗弃方需支付扶养费等费用。
从刑事方面,《刑法》明确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构成遗弃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恶劣通常指因遗弃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被害人因被遗弃而生活无着、流离失所等情况。若遭遇家庭成员被遗弃,可收集证据,通过民事诉讼主张权益,情节严重的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遗弃方刑事责任。
三、遗弃家庭成员会面临怎样的法律惩处
遗弃家庭成员在法律上可能面临不同惩处。
从民事角度,《民法典》规定,遗弃家庭成员,无过错方在离婚时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同时,不履行抚养、赡养义务的,相关权利人可向法院起诉要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
从刑事角度,如果遗弃行为情节恶劣,可能触犯《刑法》中的遗弃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恶劣”通常指因遗弃致被害人重伤、死亡,或生活无着流离失所等情形。
若发现存在遗弃家庭成员情况,权利人应及时收集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当探讨遗弃家庭成员会分财产吗这一问题时,我们要知道,遗弃家庭成员在财产分割上通常会少分或不分,但情况并非绝对。此外,还有与之紧密相关的问题。比如,若被认定为遗弃家庭成员,对子女抚养权的争取会产生极大影响,法院一般倾向于将孩子判给更具抚养能力和责任心的一方。而且,遗弃行为给被遗弃方造成生活困难等情况,在财产分割时也会作为考量因素。要是您对遗弃家庭成员后的财产分配具体比例、抚养权归属等有疑问,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为您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