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继承纠纷可以适用仲裁吗
1.继承纠纷一般不适用仲裁,因其是双方自愿交争议给仲裁机构裁决的方式,而继承纠纷涉及家庭内部关系与亲属情感,人身属性强且具特定性。
2.法律规定婚姻、收养等纠纷不能仲裁,像继承纠纷这类,需依法律规定和家庭伦理综合判断,仲裁机构难以独立公正的处理。
3.通常,继承纠纷应通过诉讼等方式解决,由法院依据法律规定和事实进行裁判,这样能更妥善地处理继承相关事宜。
二、继承纠纷适用仲裁后裁决效力如何认定
继承纠纷不能适用仲裁。根据《仲裁法》第三条规定,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不能仲裁。这是因为继承纠纷往往涉及人身关系和特定身份,具有很强的人身属性,仲裁这种纠纷解决方式不适用于此类纠纷。
所以不存在继承纠纷适用仲裁后裁决效力认定的问题。若当事人就继承纠纷申请仲裁,仲裁机构应不予受理。在发生继承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通过自行协商、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合法途径来解决。其中,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具有强制执行力,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三、继承纠纷仲裁裁决后能否再起诉
继承纠纷仲裁裁决后一般不能再起诉。依据《仲裁法》第九条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不过存在特殊情况,若当事人能证明裁决存在法定情形,如没有仲裁协议、仲裁庭组成或仲裁程序违反法定程序、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等,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我们探讨继承纠纷是否可以适用仲裁时,要明确这其中涉及的复杂法律规定。一般来说,继承纠纷往往具有较强的人身关系属性。多数情况下,继承纠纷不能适用仲裁。因为仲裁需基于当事人之间事先达成的仲裁协议,而继承纠纷并非基于当事人的约定产生。同时,仲裁主要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继承纠纷不完全符合这一范畴。你是否正面临继承纠纷方面的困扰,对其是否能通过仲裁解决存疑呢?如果对于继承纠纷的处理方式、能否适用仲裁等问题还有更多疑问,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