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说没钱,法院就没办法了是吗?
当债务人(即俗称的“老赖”)声称自己无力偿还债务时,法院并不会因此就束手无策。相反,法院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1. 财产清查
法院会对老赖名下的各类财产展开全面清查工作,包括存款、房产、车辆、股权等。通过清查,法院可以掌握老赖的财产状况,为后续的执行工作提供依据。
2. 列入失信名单
如果经过清查发现老赖确实无财产可供执行,法院会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此举意味着老赖将面临严厉的信用惩戒,如限制高消费、禁止金融业务等。
3. 定期查询财产
法院会定期对老赖的财产状况进行查询,一旦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出现,便会立刻启动恢复执行程序。
4. 追究刑责
如果老赖有隐藏、转移财产等拒执行为,法院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将受到刑事处罚。
5. 鼓励举报
法院还鼓励知情人举报老赖的财产线索,对于查证属实的给予一定奖励。这有助于拓宽财产查找渠道,提高执行效率。
欠钱不还会被抓去坐牢吗?
欠钱不还,一般情况下并不会直接导致债务人被抓去坐牢。欠钱不还主要属于民事纠纷范畴,其法律后果主要体现在民事责任上,如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债务人偿还欠款及逾期利息等。法院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作出判决,若债务人仍不履行判决,债权人可申请强制执行。
然而,在特定情况下,欠钱不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如果债务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则可能构成诈骗罪,被追究刑事责任。此外,如果债务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情节严重的,也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受到刑事处罚。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且需要满足一定的法律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