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父母遗产子女继承比例是什么
关于父母遗产权子女继承比例的相关问题探讨
依照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规定,同一继承顺序中的各继承人所能享有的遗产份额比例通常应均等分配;对于那些生活状况格外贫困且缺少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必须给予他们充分的照顾;而在对被继承人曾付出大量的抚养责任,甚至与之共同居住的情况下,分配遗产时,应考虑适当增加其所能获得的份额;如果有足够的扶养能力或者相应条件但却未履行抚养义务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则应考虑不予分配或者仅分配较少份额给这些人;而如果各继承人达成协议并统一意见,那么也可以考虑不严格实行上述均等原则进行分配。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二、父母遗产分配不公如何解决
若父母遗产分配不公,可先尝试协商解决。各继承人应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确定遗产分配方案。若协商不成,可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组织会依据相关法律和公序良俗进行调解。若仍无法达成一致,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中,继承人需提供父母的遗嘱(如有)、财产证明等相关证据。法院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规定,综合考虑各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的扶养情况、尽义务多少等因素,公平合理地确定遗产分配方案。但需注意,诉讼过程可能较为复杂且耗时,需准备充分的证据和理由。
三、父母遗产兄弟姐妹继承份额是多少
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兄弟姐妹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参与遗产继承。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但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例如,父母留下100万遗产,若有两个兄弟姐妹且无特殊情况,通常每人可分得50万;若其中一人对父母尽了较多扶养义务,可能会分得60万,另一人分得40万等。具体份额需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关于父母遗产权子女继承比例,按《民法典》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份额通常均等。对贫困且缺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应照顾,付出大量抚养责任或共同居住的继承人可适当增加份额。有扶养能力但未履行义务的继承人应少分或不分。若继承人协议一致,可不严格按均等原则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