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合更新 > 诈骗罪的立法解释

诈骗罪的立法解释

时间:2025-02-18 12:49:28 网络 浏览:7

诈骗罪的立法解释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

  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

  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5、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8、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9、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至10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数额在20万至30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

诈骗罪的量刑标准2025最新

  诈骗罪的量刑标准如下:

  1、数额较大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具体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确定。

  2、数额巨大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属于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五十万元以上的,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此外,如果诈骗行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将从重处罚:

  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3、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等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4、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5、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被告人曾因犯罪被判刑或因诈骗被行政处罚的;

  8、诈骗作案多次的。

  同时,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1、退赃退赔的,可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2、积极赔偿的,即使未获谅解,也可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3、认罪认罚的,可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4、当庭自愿认罪的,可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

  5、犯罪较轻的,可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免除处罚;

  6、具有一般立功表现的,可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7、具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减少基准刑的20%-50%。

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