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遗弃家庭成员如何认定遗产
遗弃家庭成员,通常说的就是在家庭成员里头,那些有赡养、扶养或者抚养义务的人。他们对那些需要被赡养、扶养或者抚养的其他家庭成员,就不履行自己该尽的那些义务,这可是一种违法行为。
当我们在认定遗产的时候,如果继承人有过遗弃家庭成员的这种行为,那很可能就会对他能继承到的份额产生影响。按照法律的规定,要是继承人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的扶养义务,或者是一直和被继承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在分配遗产的时候,就可以多分到一些。但是,如果有扶养能力,也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却不履行扶养义务,那在分配遗产的时候,就应该不分或者少分。
具体要怎么认定遗弃行为,这得综合考虑好多方面,像遗弃行为的情节轻重,持续了多长时间,对被遗弃的家庭成员造成了多大的损害等等这些因素都得考虑进去。要是遗弃行为的情节特别严重,那搞不好就会失去继承权。
二、遗弃家庭成员还能继承遗产吗
遗弃家庭成员情节严重的,丧失继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继承人有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行为,丧失继承权。但如果遗弃行为不严重,或之后确有悔改表现,被继承人表示宽恕或者事后在遗嘱中将其列为继承人的,该继承人不丧失继承权。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情节严重”的认定,通常会结合遗弃行为的持续时间、手段、后果等因素综合判断。比如长期故意不履行扶养义务,导致被遗弃人生活困难甚至危及生命等情况,一般会被认定为情节严重。所以,遗弃家庭成员不一定绝对不能继承遗产,要视具体情节及被继承人态度等多方面因素而定。
三、遗弃家庭成员还有权继承遗产吗
遗弃家庭成员若情节严重,会丧失继承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继承人有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行为,会丧失继承权。这里“情节严重”法律无明确量化标准,司法实践中通常结合遗弃时间长短、造成后果等判断。
但如果遗弃行为情节较轻,或虽情节严重但之后确有悔改表现,且被遗弃人生前表示宽恕或在遗嘱中将其列为继承人的,该继承人仍有权继承遗产。比如,遗弃老人一段时间后又主动接回照顾,老人原谅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况下,遗弃者可能不丧失继承权。所以,遗弃家庭成员不一定必然丧失遗产继承权,要视具体情形判定。
在探讨遗弃家庭成员如何认定遗产这一问题时,还有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要点需要关注。比如,被认定为遗弃家庭成员的人,虽可能在遗产分配上会少分甚至不分,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其继承权是否会因后续行为有所改变呢?另外,当存在多个继承人,其中有人被认定遗弃家庭成员时,对其他继承人的遗产份额分配又会产生怎样具体的影响呢?这些都是在处理此类遗产认定问题时容易产生疑惑的地方。倘若你对于遗弃家庭成员认定遗产方面还有诸多不解,或者对上述拓展问题存在困惑,那就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