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利贷的合同是有效合同吗?
在2024年,高利贷的合同是否有效,需要根据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合同条款来判断。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以及相关法律法规,高利贷行为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具体来说,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如果民间借贷合同约定的利率超过了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那么超出的部分将被视为高利贷,这部分的利息将不受法律保护。因此,从法律层面来看,高利贷的合同在超过法定利率上限的部分是无效的。
这并不意味着整个高利贷合同都是无效的。合同是否有效,还需要考虑合同的其他方面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如果合同双方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且合同内容除了利率部分外,其他部分均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那么该合同在法律上仍然可能被视为有效,但仅在其合法范围内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高利贷合同虽然可能部分无效,但出借人仍然有权要求借款人按照法律规定的利率上限返还本金及合法利息。如果借款人拒绝履行还款义务,出借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被诈骗签署的合同属于有效合同吗?
被诈骗签署的合同不属于有效合同,而是属于可撤销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具体来说,如果一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过程中使用欺诈手段,使对方在不知情或误解的情况下签署合同,那么这份合同就不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而订立的,因此可以被撤销。
需要注意的是,在合同被撤销之前,该合同仍然是有效的,双方当事人都需要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但是,一旦合同被撤销,那么该合同就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即合同从未生效过。
此外,如果受欺诈方想要撤销合同,应当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出申请。如果超过这个期限没有提出申请,那么撤销权将消灭,合同将继续保持其效力。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