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合更新 > 劳动合同起诉需要提供什么证据-

劳动合同起诉需要提供什么证据-

时间:2025-02-19 15:33:04 网络 浏览:3

劳动合同起诉需要提供什么证据?

  劳动合同起诉需要提供以下证据:

  1、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如身份证、户口本、工商营业执照等;

  2、证明双方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作证、服务证、考勤记录、社保缴纳记录等;

  3、工资发放记录,如银行转账记录、工资条等;

  4、离职证明、辞退通知等,说明离职原因及单位行为;

  5、有具体诉讼请求的,提交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清单;

  6、其他能够支持诉讼主张的证据,如证人证言、录音录像等。

  相关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劳动合同的诉讼有效期是几年?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相关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八十九条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以上是关于“劳动合同起诉需要提供什么证据?”的详细内容,法务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大家还有其他详细的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咨询,这里会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律师来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